联系我们

综合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动态 · 正文

综合动态

我校召开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动员会
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2/08/23 点击量: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成效,8月21日,我校召开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动员会。常务副校长赵继、校党委副书记蔡莉、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刘晓民出席会议,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各教学科研单位相关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刘晓民主持。

会议首先由校党委副书记蔡莉传达了教育部、中科协《关于做好2012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通知要求,2012年的宣讲教育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坚持开展集中、普遍性的宣讲教育,逐步扩大宣讲教育对象范围,推进宣讲专家队伍建设,加强宣讲教育工作的统筹与指导。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刘晓民宣读了《关于成立吉林大学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和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是学校学风建设的领导机构,全面领导和协调我校学风建设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陈德文书记、李元元校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即教师工作组、研究生工作组和本科生工作组,分别协调全校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联合办公室,负责学风建设的具体统筹与协调工作。通过学风建设工作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明确了我校学风建设的工作任务,理顺了工作关系。

会上,赵继常务副校长就开展好我校2012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发表了讲话。他强调了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大意义;要求各单位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认真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并就开展好本次宣讲教育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他强调,开展好我校的普遍性宣讲教育工作要坚持以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为主要内容,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要求,将宣讲教育覆盖全体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并逐步覆盖所有新遴选的研究生导师;将宣讲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坚持常态化制度化;注重实际效果,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学校宣讲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好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

他指出,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学校按照“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不端行为查处机制三落实、三公开”的要求,着力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成立了“吉林大学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学风建设工作任务,理顺了工作关系;制定印发了《吉林大学加强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和《吉林大学学术道德规范》,为我校加强学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依据;开辟了“学风建设专题栏目” 校内网专题主页,增加了学风建设工作的透明度,对不断培育优良学风具有积极作用;开展了“吉林大学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和优秀团队”推荐活动,树立了学风典范,进一步营造了学风建设工作的浓郁氛围,逐步加强了学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他要求,各教学、科研单位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保证宣讲教育活动的效果。各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要亲自参加和主持本单位的宣讲教育工作,精心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宣讲教育和学习活动,保证宣讲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要做好宣传,营造氛围,扩大宣讲教育活动的影响。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引导广大师生重视科学精神提升和科学素养的养成,形成诚信严谨、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要使学术规范深入人心,成为从事学术活动的常识,避免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要充分发挥研究生、本科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学生会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发地组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讨论、倡议发起、诚信宣誓等活动,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要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完善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这项工作中,制度是保障,重视是关键,教师是核心,覆盖是要求,实效是目的,校内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要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探索有效的宣讲教育模式,建立并不断完善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会议最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联合办公室副主任徐学纯介绍了我校2012年宣讲教育工作的具体安排。要求各有关部门及教学、科研单位高度重视本次学风宣讲教育活动,做好本单位的宣讲教育工作方案,把宣讲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科学道德和良好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立校之本、发展之魂。此次动员大会的召开,标志我校2012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正式全面启动,将成为学校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对于进一步营造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附件

附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