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综合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动态 · 正文

综合动态

高校学术道德面临多种压力 科学文化教育需加强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2012/09/14 点击量:

【中国新闻网】一份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科学研究与学术道德状况调查显示,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仅有38.48%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学术不端行为会受到处理;当被问及发现老师或者同学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时,有63.31%的学生选择“私下跟同学讲讲,但不举报”,28.86%的学生“装作没发现此事,不跟任何人提起”,仅有7.38%的学生选择“向学院或学校举报”。

“目前,高校学术风气问题在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9月7日,在石家庄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专家学者们表示,要高度重视学术不端行为问题,对学术不端要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

在这次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十多位院士、专家以“科学道德教育在科学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为主题,围绕在高校构建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长效机制、科研诚信建设的行为准则、大学科研诚信的制度建设等作了专题报告和发言。他们表示,高校应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就像体育界反兴奋剂,政府反腐败一样,对学术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

高校学术道德面临多种压力

“一项涵盖24所高校的调研显示,相当比例的同学认为研究生中存在着学术失范现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说,一些研究生对学术失范行为持宽容态度,对一稿多投、“搭便车”署名等学术失范行为的认识尤为模糊。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院士指出,在大学生中,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抄袭他人作业、敷衍实践环节、考试作弊等。具体而言,工科有乐于技术模仿、逆向工程、山寨产品的问题;理科则有追求论文数量,引文不规范,数据不真实的问题;至于文科,则多有引文不规范,摘抄他人学术观点,一稿多投等问题。

胡海岩表示,大学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面临多种压力。首先是竞争压力,高校在申报各类竞争性项目时,不得不进行“打包”、“优化组合”、“精心包装”,然后向评审专家游说;科研项目申请后,有执行压力,他举例说,某项目执行期2年,甲方于第2年的6月首次向乙方拨款,并要求乙方于10月底提交结题报告;乙方被迫拼凑成果,而这种情况并非个案。

胡海岩说:“希望能及早建立有关科学道德教育的法律条例,同时也希望外界能不直接干预大学对学术道德的管理。”

科学道德教育本质上是做人教育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付向东教授认为,有些中国特色的学术不端,反映的是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我参加国内科学项目的评审。无一不是这样:被评审的都知道评审专家名单。电话、短信到处飞,要求照顾。很多院士不是不想主持公道,但是架不住人情。学生让写推荐信,老师忙,让学生自己写,导师再抄一遍。这些实际上对信誉是一种损害。以至于美国的研究生院根本不相信中国人写的推荐信。”

付向东表示,叫板学术不端“不能只打苍蝇,不打老虎”。换句话说,不仅要教学生,还要教老师,这里的“老虎”指的就是“我们这些老师”。他表示,就科学道德教育这门课的上法而言,不仅要有“言传”,更要有“身教”。付向东建议,中国大学应当从规范公示、教育、监督管理三个方面完善制度设计和强化执行力度,同政府机构、学术团体、学术与社会媒体等相互配合,在具备专业背景的教授委员会主导下加强科研诚信的建设。

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中国专家的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进行科学道德教育,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在教育界、科技界,涉世不深的青年,首先是看着自己的老师、校长是怎么做的。他说,科学道德教育本质上是做人教育,这门课的上法是身教加言教,身教重于言教。所以,身为师长者,要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如果老师有问题,个人追求评价、利益、金钱、权力,时间精力花在运作、包装、应付评估,甚至造假、剽窃等方面,学生自然学不好。

科学文化教育需加强

对于如何加强科学道德建设,与会专家也开出了“药方”。与会专家认为,科学文化建设应该放到与制度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胡海岩指出,科学道德和学风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现在大学决策层重视建章立制和规范教育,查处各种失范问题,院系层面也注意学术导向,但这些举措的效果在衰减。在当前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坑蒙拐骗,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依然对师生产生着重要影响。这是大环境的问题,是森林中的大气、水和土壤影响树木成长。”

杜祥琬发言说:“根本上,学术氛围乃是学术界的价值观、人生观问题,是追求什么价值、目标的问题。应该以追求真理、造福人类为目标,关心学术,欣赏优秀的创新的学术成果;提倡独立思维和创新;肯坐冷板凳,时间和精力集中于研究,互相尊重,善于协作。”

美国欧道明大学心理系教授菲利普·莱朗斯同样强调“气候”和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文化是人们是否做出不端行为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的改变需要很多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解决科学道德问题,首先要弘扬科学文化精神。科学本身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科学精神就是追求真理,而不是为了别的。如果别的因素掺和进去,必然带来相应的严重道德问题。”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说。

为此,从去年10月起,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发起在研究生新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今年,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截至目前,已累计有85.8万人次研究生参与其中,基本覆盖了2011年研究生新生,并继续向高年级本科生和青年教师、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展,希望有更多的部门和单位加入到提升科学文化的行列中来。(记者 袁于飞)